世界的语言(五):大洋洲语言

Languages of the World (V): Oceanian Languages

Posted by Tori on June 14, 2019

Chapter 10: 大洋洲语言:概述

大洋洲地理概述

  • 地缘政治学上的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Australia、新西兰New Zealand、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和波利尼西亚Polynesia(”nesia”来自希腊语,为”岛屿”之意)
  • 大洋洲是陆地面积最小,人口第二少的大洲(仅次于南极洲)
  • 美拉尼西亚 包括 新几内亚岛(太平洋最大岛屿)、所罗门群岛、斐济群岛等;密克罗尼西亚 包括 帕劳、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波利尼西亚 主要指 波利尼西亚三角——由夏威夷群岛、新西兰和复活节岛构成的三角——内的岛屿,其中的主要岛群还有萨摩亚、汤加、库克群岛等。
  • 语言学上的大洋洲还包括地理上属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其中主要岛群有巽他群岛(属印尼)、摩鹿加群岛(属印尼)、菲律宾群岛等,主要国家有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等。

大洋洲语言主要介绍:南岛语系、澳大利亚诸语言、巴布亚诸语言

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 该语系使用人口约四亿,居世界第五;内含语言数目为1257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尼日尔-刚果语系。语系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为马来语、爪哇语和菲律宾语。
  • 福尔摩沙语区Formosa:指台湾南岛语言
    • “Formosa”一词相传为葡萄牙人最初登陆台湾时,感叹”美丽”后得名。台湾南岛语共有约28种,其在历史语言学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学者相信台湾是整个南岛语系的发源地
    • 在台湾的著名景区几乎都能遇见南岛民族部落,如阿里山的邹族、日月潭的邵族、垦丁的阿美族和排湾族、兰屿(台湾东南方外海上)的达悟族等。达悟语不属福尔摩沙语区,而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Malayo-Polynesian
    • 该语族的语言数量占到整个语系的98%。传统上分为 西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支 和 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支,但前者只有地理上的相近关系而无确凿的谱系关系,故以下按地理顺序列出。
    • 密克罗尼西亚语区Micronesia
      • 包括帕劳语Palauan(分布于帕劳)和查莫罗语Chamorro(分布于马里亚纳群岛)作为独立分支;其他语言,如基里巴斯语、马绍尔语等,归到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支大洋语群之下。
      • 查莫罗语因受殖民影响而借入大量西班牙词汇(基本用语:你好Hafa Adai,回应Todo Maolek)
    • 菲律宾语区Philippine
      • 他加禄语Tagalog是菲律宾境内最普及的语言,菲律宾的官方语言“菲律宾语”Filipino指的是标准化的他加禄语。
      • 菲律宾境内其他通行较广的语言有宿雾语(中部米沙鄢和南部棉兰老岛)、伊洛卡诺语(北部吕宋岛)、希利盖农语(米沙鄢群岛)等。
    • 印度尼西亚语区Indonesia:包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和东帝汶等
      • 最主要的语支为马来-松巴哇语支Malayo-Sumbawan,其原乡为苏门答腊,语支下包括马来语、马都拉语(爪哇东部)、巽他语(爪哇西部)、巴厘语(巴厘岛)等。
      • 语区内还有爪哇语支、大巴里托语群(包括加里曼丹岛诸语和非洲的Malagasy)、南苏拉威西语支等
      • 马来语是南岛语系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原本仅通行于马六甲海峡两岸,在欧洲殖民者到达后成为广泛的通用语。印尼独立后,出于政治原因,将官方语言定为印尼语,即一种标准化的马来语,而非使用人口更多的爪哇语。
    • 莫肯语支Moklenic
      • 莫肯语Moken:莫肯人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主要漂泊在泰国和缅甸的海上,不是任何国家的公民。
      • 莫肯伦语Moklen:莫肯伦人居住在泰国南部的陆地上,莫肯伦语与莫肯语在文化上关系紧密。
    • 中-东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支Central-Eastern Malayo-Polynesian
      •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语言大多均落入该语支。该语支有700多种语言,但使用人口只有几百万。
      • 中马来-波利尼西亚:主要分布于印尼东部的小巽他群岛和摩鹿加群岛,亲缘关系不确凿。语言举例如德顿语Tetum,为东帝汶官方语言。
      • 东马来-波利尼西亚:下属语群亲缘关系较确定,包括 南哈马黑拉-西新几内亚语组 和 大洋语组。
      • 大洋语组Oceanic:分布于大洋洲三大岛群,拥有约500种语言,其下的中部太平洋语群包括斐济语及波利尼西亚诸语,如汤加语、萨摩亚语、东部的毛利语、夏威夷语、塔希提语等。
    • 大多数台湾南岛语、菲律宾语言和波利尼西亚语言均使用VSO/VOS语序。

澳大利亚土著语言Australian Aboriginal

  • 澳大利亚当地原本有四五百种土著语言,而现在英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绝对优势语言,日常仍在使用的土著语言已不到150种,代表语言有Warlpiri、Dyirbal、Guugu Yimidhirr等,大部分已处于濒危状态。
  • 约2/3的澳大利亚语言均属帕马-努干Pama-Nyungan语系,语系名称来源于东北部的帕马语支和西南部的努干语支,pama和nyunga在两者各自的语言中均为”人”的意思。
  • 语音特点:元音只有 [i, u, a] 三个;辅音中没有清浊的对立,不存在擦音和塞擦音,舌冠塞音往往存在四元对立(齿/齿龈/卷舌/硬腭)。
  • 一个典型的社会语言学现象为回避言语avoidance speech,指的是当”禁忌亲属”在场时使用的特殊言语,通常表现为改用一个更小的词汇表,”禁忌关系”一般存在于男性和其岳母、女性和其公公等之间。

巴布亚诸语言Papuan

  • 包括所有既非南岛语系又非澳大利亚土著的大洋洲语言,分布于新几内亚及周边岛屿。
  • 该语区包含约800种语言,由于大部分的语言都很少有记录,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并不明确,较受认可的分类为跨新几内亚语系Trans-New Guinea,是世界上语言数量第三大的语系。

按照使用人口的语系排名:印欧、汉藏、尼日尔-刚果、亚非、南岛

按照语言数量的语系排名:尼日尔-刚果、南岛、跨新几内亚、汉藏、印欧


Chapter 11: 大洋洲语言:噶玛兰语简介

噶玛兰语Kavalan属于南岛语系,为台湾原住民族噶玛兰族所使用的语言。Kavalan在噶玛兰语中为”平原之人类”的意思。噶玛兰语已被认定为濒危语言,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有24位母语使用者。

噶玛兰族原居于宜兰县内的兰阳平原,后因与汉人斗争而被迫向花莲及台南一带迁徙,与当地的阿美族等共享土地,现各地的噶玛兰族部落规模均比较小。噶玛兰族曾被认为是阿美族的一支,经过寻根运动的长期努力在2002年终于被认定为台湾原住民第11族。

噶玛兰语音系学

  • 辅音:练习清小舌塞音 [q] 和浊小舌擦音 [ʁ],有喉塞音,有长辅音(拥有长辅音的台湾南岛语只有两种)
  • 元音:[a, i, u, ə],长短元音的对立较少,不如长短辅音的对立常见。
  • 单词的重音永远落在最后一个音节,即使是后面添加了各种标记也一样。

噶玛兰语语法:焦点系统focus system

  • 焦点系统又称南岛语配列Austronesian alignment,作为一种特殊的配列系统,现仅见于台湾南岛语、菲律宾语言、马达加斯加语等中,在其他南岛语中均已退化或完全消失。
  • 焦点系统指定了动词各论元(具体为及物动词的施事/受事论元和不及物动词论元)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动词上的词缀标记 和 相应论元在形态句法上的标记。有学者认为焦点系统是一种语态系统。
  • 施事焦点agent focus:突出施事者的角色
    • 常用于不及物句,或动作对象为泛指的及物句
    • 动词上以mə-/-əm-标记,施事者标记为主格,受事者标记为旁格
  • 受事焦点patient focus:突出受事者的角色
    • 常用于及物句,可强调施事者的意愿、受事者受到的直接影响、或受事对象为确指名词等
    • 动词上以-an-标记,受事者标记为主格,施事者标记为属格
  • 焦点系统中一般有四五种焦点,其他常见的焦点包括方位焦点locative、工具焦点instrumental、受惠焦点beneficiary等。噶玛兰语中方位焦点和受事焦点合并,工具焦点和受惠焦点均在动词上以 ti- 标记(使用频率较低,现通常以”使用”或”帮助”等三论元动词表示)

噶玛兰语形态学和句法学

  • 名词:没有性和数的变化,格分为主格、旁格、属格和位格
    • 格标记分为一般名词和人名名词两套,在句子中作为独立词置于名词前
    • 主格标记(a / ja):用于标记句中的焦点,经常可以省略
    • 旁格标记(tu & ta):用于标记非受事焦点句中的受事者,包括直接受事者和间接受事者,不可省略
    • 属格标记(na & ni):用于标记非施事焦点句中的施事者,也用于所有格结构(类似于of)
    • 位格标记(ta…-an / sa):用于标记事件发生的处所,或者动作移动的方向
  • 南岛语擅长以叠词reduplication来进行构词,用于表示动作的反复和延续、形容词程度的加深、概念上相近或用于比喻的名词等多种语义功能。
  • 人称代词:有以附着语素出现的主格和属格人称(但无第三人称主格),可接在动词或名词后面,表达施事者或从属等含义。
  • 动词:时-体-气范畴
    • 可分为将来时和非将来时,或者已然语气和非已然语气
    • 完成体perfective/起始体inchoative:以附着语素 =ti 表示,相当于汉语的”了”
    • 经验体experiential:以 u- 表示,表示曾经发生过的事件
    • 将来时:以 qa-/=pa 表示(可同时使用),qa- 亦可表示非已然语气(如很可能快要发生的事件)
  • 动词一般置于句首,基本语序为VSO或VOS
  • 存在句:表达某物在某处的句型为 “jau + 主语物体 + 处所名词(位格)”。噶玛兰语中没有表示”拥有”的动词,”拥有”用存在句表示,如”我有钱”=”我的钱存在”
  • 祈使句:肯定句中,施事焦点为动词后加-ka,受事焦点为动词后加-ika(动词本身无需再加焦点标记);否定句为在肯定句开头加上否定词naʁ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