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篇:种族平权问题

Introspection on Racial Equity

Posted by Tori on March 25, 2021

最近身边发生了好些事件,包括社会上的、学校里的,以及公司里的,总体都围绕着#StopAsianHate这一主题而展开。我这两天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公共参与程度是不是过低了,因为我感觉我对这些事件的当事主体并没有那么强烈的谴责情绪。以下是我对自己反思的一次尝试。

  1. 是我不支持种族平权吗?显然不是。我认为种族平权、性别平权等都是一个现代世界公民的基本政治意识,“人人生而平等”在我心中是一条政治公理。我认为在理想状态下,当你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你首先关注到的是ta作为一个human being与你进行的互动,随后才会注意到ta的其他属性(种族、性别、外貌等),且这种随后的注意是按需的,也就是如果互动的过程中不涉及任何这些属性,那么它们也不会显式地进入你的工作记忆中。
  2. 是我对社会中恶劣的种族歧视事件完全没有起伏和波澜吗?恐怕也不是。去年的弗洛伊德事件,可以说是震惊了我很久很久。在谷歌实习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加了个BLM的badge,也非常支持各路的黑人游行活动(打砸抢另议)。按道理讲,同等恶劣性质的种族歧视事件,我应当有着程度相当的愤怒情绪。
  3. 是我不倾向于从亚特兰大事件推导出针对亚裔的歧视吗?这点或许没错。我觉得可能是心理学的思维模式对我造成了影响,人的差异性我是再了解不过了,对社会事件武断的归因错误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误区我也是非常清楚的。在亚特兰大事件中,死亡的多数都是亚裔女性,美国的大众舆论便很容易地将矛头指向针对亚裔的歧视,但有没有可能这实际上是针对女性的歧视,或者两者并存呢?又或者动机是确如犯罪者自己所陈述的那样?你或许认为他的自述很扯,但会不会是你没有足够的经历去理解他呢?心理学使得我在归因方面非常谨慎,但也同时让我拥有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容忍度,导致我在公共社会环境中似乎非常没有立场。
  4. 那为什么我会从弗洛伊德事件推导出针对黑人的歧视?这不是双标吗?我觉得不是。诚然,在弗洛伊德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猜测那位警察执法风格便是如此,不论白人黑人一律碾压,但我认为现实中这种情形的概率很低,很难想象这样的警察能在岗位上这么久,因而我倾向于认为这是一起种族歧视案件。然而不论它是不是种族歧视,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必然是需要被谴责的,这一点与种族是无关的。在亚特兰大事件中,我很难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在无法产生一个对作案人动机的倾向性判断的时候,我或许只会有一种“这是一起一般的恶性枪击事件”的印象,不至于贸然上升。我需要改吗?我不知道。
  5. 假定亚特兰大事件被定性为种族主义问题或者性别主义问题,我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吗?我觉得会。我似乎在性别平权的议题上更愿意发声,诸如朋友圈或者微博之类。那么是我认为性别问题高于种族问题吗?或许这是一种中美社会现实差异导致的心理偏向。在中国,毫无疑问性别问题依然非常严峻,而种族问题几乎难觅踪迹,而在美国,种族问题的政治敏感度比性别问题恐怕高了不止一个数量级,这一点从美国舆论对亚特兰大事件的定性中大抵也可见一斑。再者,平常大量的中文互联网经历可能也塑造了我在性别平权议题上的立场,而在种族问题上则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在这方面补一补美国的历史或许是有必要的,否则很难深刻体会少数族裔的真实处境。
  6. 假定亚特兰大事件确实被定性为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我会有和如BLM一样的参与度吗?说实话,我在犹豫。我的想象是,我的参与欲望不会如BLM来得强烈。我有一些假设,但我暂时没有足够的论据来确定哪一个占上风。一,相比针对亚裔的歧视,我对针对黑人的歧视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清晰;二,暂时没有出现针对亚裔的歧视事件目前达到了弗洛伊德事件对我的震撼,如果出现了,我或许是会有同样的参与度的,想来社会运动都是事件驱动的,怕是一点不假;三,本能的集体主义排斥,或者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本能性退缩,这两点我暂时没有做深入思考,感觉会比较复杂,暂且按下不表。

再针对另外两起我身边的事件想讨论下面两个问题,事件细节我会略去。

  1. 政治立场冲突等于种族歧视吗?我想不是的。我想讨论这个是源于一个事件,其中机构A在邮件中表达了类似“我们知道亚裔现在having a difficult time,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亚裔中,新疆穆斯林、香港民主分子、印度农民等身上也正在发生不幸,这些可能会给一些成员造成更多的心理压力”的陈述(具体略去),一位中国成员便指控机构A是在进行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我认为这一举动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一个行为是种族歧视,那么将涉事的少数族裔人换成主流族裔人,事情的结果应当会发生可以预想的变化,但在这封邮件中,甚至没有可以替换的种族,因为新疆与香港问题是中国自己的内部政治问题,并不涉及可以预想的与其他种族的比较。我倾向于认为这一举动是在借种族平权的旗帜来维护自己的政治立场,这与例如黑人在美国社会中面对的结构性问题全然不是同一个范畴,因而大概不会被保护。
  2. 刻板印象等于种族歧视吗?这个问题上我确实有所迟疑。我们会认为“黑人就是懒”是一种种族歧视,因为它武断地在给群体贴标签,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存在懒的黑人,但懒与种族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因果联系。那么“亚洲人就是数学好”是种族歧视吗?它似乎也是一种标签行为,但不至于造成直接的伤害。
    • 【2021/06/19补充:这也应当被视为一种歧视。可以从两方面考虑:a)这种刻板印象对不符合其描述的亚洲人而言是一种负担。说得更严重些,像“模范族裔”这样的“积极”概念也正是主流群体发明出的对少数群体的一种操纵,因为这相对地必然存在“非模范族裔”,而这个非模范一定不会是主流群体。b)即便表面上这是对亚洲人的正面评价,但当把亚洲人和其他族裔的人放在一起时,便会由此产生“非亚洲人就是数学不好”这样的针对其他族裔的负面评价,因而这只是一种伪装过的歧视。】
    • 那“亚洲人都很有钱”呢?这一刻板印象也许会怂恿更多的人去劫掠亚洲人的钱财,那这是一种种族歧视吗?它似乎不太符合“歧视”一词的字面含义,即认为某人低人一等,但也的的确确会造成糟糕的社会影响。如果这一刻板印象,包括例如“我们去抢亚洲人”这样的段子情节,进入到脱口秀里被调侃,会不会人们更容易接受?如果进入说唱歌曲里呢?这种艺术创作应当被视为在宣扬hate crime吗?我平心而论,我会在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样的歌曲存在,但在逻辑上却认为它并不是一种需要被禁止的针对亚洲人的仇恨言论——它似乎是一种基于刻板印象的行为,将亚洲人换作犹太人可能效果一样。如果将亚洲人换成黑人,类似的歌曲会被美国社会认定为是种族歧视吗?就社会现实而言,恐怕不可能不会。这个问题我同样觉得也有些复杂,暂时先写到这搁置一会。

种族歧视是一个美国直到今天也没有解决的棘手的社会问题,在公共空间中对这一主题的讨论也时常是不理性且蛮横的。我希望之后我能拥有更多的知识来帮助我厘清这些问题的思路与脉络。